农村金融如何在关键领域加大投入 ?
来源:本站 时间:2024-01-27 浏览量:404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前11个月中国的涉农贷款实现了显著增长。农村金融服务得到进一步完善不仅体现在涉农贷款余额的显著增长上,还反映在农业各个细分领域的贷款增长上。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6.22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8%,农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5%,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1%,农业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8%。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涉农融资成本有了明显的降低。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的平均利率降至5.45%,相比五年前下降了2.44个百分点,这对减轻农民的财务负担,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取得的成就不容小觑,特别是在提高农村金融供给和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成果显著。这一背景下,深入探讨和实施农村金融工作的有效策略,以持续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效,成为了当下的关键议题。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对这些工作做出明确安排。
推进农村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需要紧密结合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新趋势,紧抓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任务,采取包括深化结构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及完善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渗透性,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与国运民生息息相关。在这个大背景下,农村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稳定生产与供应。鉴于金融支持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也可能无法实现风险收益平衡,加强金融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并优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政策布局成为必要的措施。对于涉农金融机构而言,粮食安全领域的金融业务应被提升至优先级,尤其是在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改造等关键领域,这些机构需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在信贷规模、贷款期限和费率等方面实施更具创新性和倾斜性的政策。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其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此确定合适的承贷主体和平衡其商业性与公益性之间的关系,成为信贷支持的关键。长沙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已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通过采取综合策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灌区水利等项目一体化推进。他们积极开拓并实施了包括“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特色产业”“全域土地整治+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以及“国有公司+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高标准农田”等多元化融资模式。这些模式不仅促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同步提升和农业农村的协调发展,也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产品服务的可获得性。
此外,涉农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利用各类资金支持工具,比如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推出能够更好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效用的信贷产品。这些机构还需强化与粮食生产主体在产能扩大、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方面的融资需求对接,引导中央银行的低成本金融资源精准流向粮食安全领域,进而促进粮食的稳定增产。
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根本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4年九大任务,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被置于首位。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可见,将科技创新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各个方面,既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大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是世界农业强国的显著标志。当前,中国每年约有6000项农业科技成果诞生,但其成果转化率大约只有40%,仅是领先国家的一半。这说明创新驱动的农业高质量和高效率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建立。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来看,现有的金融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还远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增加对农业科技的金融供给,特别是加强对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等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针对涉农产业链中有望实现成果转化、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中小科技企业,应探索投贷联动、“股权+债权”等创新业务组合,以提升专业化的涉农科技金融服务能力。鉴于农业科技创新周期较长的特点,还应加大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并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化基金、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为农业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关键平台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
践行“国之大者”,农村金融需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找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引导更多的资源和要素投入农业领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持续的金融支持。这不仅涉及到对当前农业生产的支持,更包括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和准备,以便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客服电话: 400-998-3755
     0851-88619351
咨询时间: 周一到周六 9:00-17:00
地址: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双子塔东塔66楼
咨询热线:
400-998-3755
0851-88619351
公司官网: hxgj.gztcep.com